在非洲,塑料制品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碗、盘、杯、勺、叉等塑料餐具因其成本低廉、重量轻、不易破碎等特点,在非洲的餐饮场所和家庭中被广泛使用。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塑料餐具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城市,塑料餐具为快节奏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在农村,其不易破碎、成本低廉的优势更加凸显,成为很多家庭的首选。除了餐具,塑料椅子、塑料桶、塑料盆等等也随处可见。这些塑料制品给非洲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从居家收纳到日常工作,它们的实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尼日利亚是中国塑料制品主要出口市场之一,2022年中国对尼日利亚出口货物额1485.1亿元,其中塑料制品占了相当大比例。
然而,近年来,尼日利亚政府为保护本土产业,提高了多项产品的进口关税,其中就包括塑料制品。这一政策调整无疑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增加了出口成本,使尼日利亚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但同时,尼日利亚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断增长的经济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只要出口商能够合理应对关税变化、优化产品结构和控制成本,仍然有望在该国市场取得良好的表现。
2018年,阿尔及利亚从全球进口了473亿美元的商品,其中20亿美元为塑料,占进口总额的4.4%,中国是其主要供应国之一。
尽管阿尔及利亚塑料制品进口关税较高,但稳定的市场需求仍然吸引着中国出口企业。这要求企业在成本控制和产品差异化方面下功夫,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开发具有特色和设计的塑料产品,以应对高关税的压力,并保持在阿尔及利亚市场的份额。
权威期刊《自然》发表的《从局部到全球的宏观塑料污染排放清单》揭示了一个严峻的事实:非洲国家正面临塑料污染排放的严峻挑战。尽管非洲仅占全球塑料产量的7%,但在人均排放量方面却表现突出。随着该地区人口的快速增长,预计人均塑料排放量将达到每年12.01公斤,非洲很可能在未来几十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污染区之一。面对这一困境,非洲国家响应全球环保号召,出台了禁塑令。
早在2004年,中非小国卢旺达率先行动,成为全球第一个全面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国家,并在2008年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规定出售塑料袋将面临监禁。此后,这股环保浪潮迅速蔓延整个非洲大陆,厄立特里亚、塞内加尔、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纷纷效仿,加入禁塑行列。据绿色和平组织两年前的统计,在非洲50多个国家中,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家和地区出台了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的禁令。传统塑料餐具因其难以降解的特性,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成为禁塑行动的重点。在此背景下,可降解塑料餐具应运而生,并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降解塑料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可分解为无害物质,显著减少对土壤、水等环境要素的污染。对于我国出口企业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一方面,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研发和生产降解塑料产品,这无疑提高了产品的成本和技术门槛;但另一方面,对于率先掌握降解塑料生产技术、拥有高质量产品的企业来说,这将是他们在非洲市场获得更大竞争优势、开拓新市场空间的重要机遇。
此外,非洲在塑料回收领域也展现出显著的先天优势。曾有中国年轻人和朋友们一起筹集数十万元人民币的启动资金,远赴非洲建立塑料加工厂,企业年产值高达3000万元人民币,成为非洲同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可见,非洲的塑料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