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条新闻_01

全球供需增长乏力,PVC出口贸易风险加大全球供需增长乏力,PVC出口贸易风险加大

随着全球贸易摩擦和壁垒的增长,PVC产品面临着国外市场反倾销、关税、政策标准的限制,以及地域冲突造成的运费波动的影响。

国内PVC供给保持增长,需求受房地产市场疲软影响增速放缓,PVC国内自给率达到109%,外贸出口成为消化国内供给压力的主要途径,且全球区域供需失衡,出口有较好机会,但随着贸易壁垒的增多,市场面临挑战。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3年,国内PVC产量保持稳步增长态势,由2018年的1902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2283万吨,但国内市场消费量却未能同步增长,2018年至2020年消费量为增长期,但2021年至2023年开始下降,国内供需由供大于求转变为供应过剩。

从国内自给率也可以看出,2020年之前国内自给率维持在98-99%左右,但2021年之后自给率上升到106%以上,PVC面临的供给压力大于国内需求。

2021年起国内PVC供应过剩迅速由负转正,规模在135万吨以上,从出口市场依存度来看,2021年后将由2-3个百分点提升至8-11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国内PVC面临供给放缓与需求放缓的矛盾局面,推动国外出口市场呈现增长态势。

从出口国家和地区来看,我国PVC主要出口到印度、东南亚、中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印度是我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其次是越南,乌兹别克斯坦等需求量也快速增长,其下游主要用于管材、薄膜和电线电缆行业。此外,从日本、南美等地区进口的PVC主要用于建筑、汽车等行业。

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我国PVC出口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如PVC颗粒、PVC粉、PVC糊树脂等,占出口总额的60%以上。其次是PVC初级产品的各种合成制品,如PVC地板材料、PVC管材、PVC板材、PVC薄膜等,约占出口总额的40%。

随着全球贸易摩擦和壁垒的增长,PVC产品面临着国外市场反倾销、关税和政策标准的限制,以及地域冲突导致的运费波动的影响。2024年初,印度提出对进口PVC进行反倾销调查,据目前官方初步了解尚未得出结论,根据相关规则反倾销税政策预计在2025年1-3季度落地,有传言称将提前到2024年12月实施,目前尚未得到证实,无论何时落地或税率高低,都将对我国PVC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且外商担心印度反倾销税的实施,导致印度市场对中国PVC的需求减少,临近落地前多采取规避或减少采购,从而影响整体出口。BIS认证政策已于8月份延期,从目前的情况和认证进展来看,不排除该延期政策将在12月底继续实施。如果印度BIS认证政策不延长,将对我国PVC出口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中国出口商必须满足印度的BIS认证标准,否则将无法进入印度市场。由于国内PVC出口大多采用离岸价(FOB)方式报价,海运费用的上升增加了我国PVC出口的成本,使得我国PVC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减弱。

样本出口订单量下降,出口订单将持续疲软,进一步制约中国PVC出口量。此外,美国存在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关税的可能性,预计将削弱PVC相关产品在铺路材料、型材、板材、玩具、家具、家电等领域的需求,具体影响尚待落实。因此,为应对风险,建议国内出口商建立多元化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开拓更多国际市场;提高产品质量。

03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4日